[關鍵詞]
[摘要]
菊料植物原來生長在亞洲,如今遍布歐洲。在民間,短舌匹菊Tanacetum parthenium用作解痙、助消化、強壯和興奮藥。在英國,被稱為“十八世紀的阿司匹林”,不僅應用于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而且應用于治療頭痛和牙痛。短舌匹菊在形態(tài)上與母菊相似,有黃色管狀花和白色舌狀花、羽狀小葉,高30~80cm,散發(fā)出母菊樣氣味。在1990年英國草藥藥典中列有短舌匹菊專論,通過薄層色譜來區(qū)別兩者。該植物的醚油主要含有倍半萜內(nèi)酯,主要存在葉中,是一種接觸性過敏原。該植物提取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和減少5-羥色胺分泌。這兩種機理似乎是該植物預防偏頭痛獲良效的原因所在。倍半萜內(nèi)酯顯示對血管平滑肌的解痙作用和組胺從肥大細胞釋放的抑
[Key word]
[Abstract]
[中圖分類號]
[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