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一,在线天堂新版资源www在线下载,中文字幕乱人伦高清视频,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观看免费

2002年第1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中藥現(xiàn)代化兩種不同思路的剖析
    陳建海
    2002(1):1-3.
    [摘要](754) [HTML](0) [PDF 184.14 K](1869)
    摘要:
    概述了中藥現(xiàn)代化的內(nèi)涵 ;探討了中藥現(xiàn)代化的兩種思路 ;列舉了兩種思路的利與弊 ;指出在當前情況下,應采取兩種思路并舉方針來加快中藥現(xiàn)代化步伐。
    2  葡萄籽提取物的專業(yè)廠家 天津市尖峰天然產(chǎn)物研究開發(fā)有限公司
    2002(1):3-3.
    [摘要](534) [HTML](0) [PDF 98.67 K](1641)
    摘要:
    天津市尖峰天然產(chǎn)物研究開發(fā)有限公司是上市公司浙江尖峰集團在津投資興建的新型高科技股份制企業(yè),幾年來一直致力于葡萄籽提取物的研究、生產(chǎn)和開發(fā),目前產(chǎn)品全部出口歐美及日、韓,現(xiàn)已被接納為美中國際合作交流中國企業(yè)。
    3  川芎化學成分研究
    王文祥 顧明 蔣小崗 顧振綸 范盤生
    2002(1):4-5.
    [摘要](999) [HTML](0) [PDF 107.57 K](2198)
    摘要:
    目的 研究川芎化學成分。方法 利用硅膠柱層析分離,薄層純化,分離川芎化學成分,經(jīng)理化常數(shù)測定,波譜分析等鑒定結(jié)構(gòu)。結(jié)果 共分得7個化合物,分別為正十六烷酸(Ⅰ),4,7-二羥基-3-丁基苯酞(Ⅱ),大黃酚(Ⅲ),咖啡酸(Ⅳ),原兒茶酸(Ⅴ),阿魏酸(Ⅵ)和胡蘿卜苷(Ⅶ)。結(jié)論 化合物Ⅱ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Ⅰ、Ⅶ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得。
    4  生藤中新甾體皂苷衍生物的結(jié)構(gòu)鑒定
    張慶英 吳剛 劉壽養(yǎng) 趙玉英 程鐵明
    2002(1):6-8.
    [摘要](997) [HTML](0) [PDF 150.17 K](1687)
    摘要:
    目的 研究生藤的化學成分。方法 利用各種色譜技術(shù)分離純化,通過理化常數(shù)測定和波譜方法鑒定其結(jié)構(gòu)。結(jié)果 從生藤莖的95%Et OH 提取物中分離得到7個化合物,其結(jié)構(gòu)經(jīng)波譜等方法鑒定為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Ⅰ),2α,3β,23-三羥基-齊墩果-12-烯-28-酸(Ⅱ),2α,3β,23-三羥基-烏蘇-12-烯-28-酸(Ⅲ),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Ⅳ),硬脂酸(Ⅳ),葡萄糖(Ⅵ)和蔗糖(Ⅶ)。結(jié)論 所有化合物均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其中化合物Ⅰ為1新化合物。
    5  中藥荊芥的單萜類化合物
    楊帆 張仁延 陳江弢 楊崇仁
    2002(1):8-10,11.
    [摘要](1357) [HTML](0) [PDF 196.18 K](1980)
    摘要:
    目的 對傳統(tǒng)中藥荊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 Briq.中的單萜類化學成分進行研究。方法 溶劑提取、柱層析分離純化、光譜測定化學結(jié)構(gòu)。結(jié)果 從中藥荊芥的全草中分離得到2個新的和3個已知的單萜類化合物。結(jié)論 根據(jù)理化性質(zhì)和光譜數(shù)據(jù),新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鑒定為3-羥基-4(8)-烯-對-薄荷烷-3(9)-內(nèi)酯;1,2-二羥基-8(9)-烯-對-薄荷烷。
    6  葛根的化學成分研究(英文)
    張曉瑢 王明奎 彭樹林 劉發(fā)強 丁立生
    2002(1):11-14.
    [摘要](825) [HTML](0) [PDF 201.49 K](2608)
    摘要:
    目的 從豆科葛屬植物云南葛藤Pueraria peduncularis中分離得到10個化合物。方法 通過波譜和化學方法分別進行鑒定。結(jié)果 它們的化學結(jié)構(gòu)為:3-O-[β-D-吡喃葡萄糖(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3β,15α,23-三羥基齊墩果-12-烯-16-酮(Ⅰ),大豆素(Ⅱ),染料木素(Ⅲ),大豆苷(Ⅳ),染料木苷(Ⅴ),3β,15α-二羥基齊墩果-12-烯-16-酮(Ⅵ),羽扇醇(Ⅶ),樺木酸(Ⅷ),α-菠甾醇葡萄糖苷(Ⅸ)和α-菠甾醇(Ⅹ)。結(jié)論 化合物Ⅰ對黑曲霉具有抑制活性。
    7  栝樓化學成分的研究及其α-菠菜甾醇的含量測定(Ⅰ)
    時巖鵬 姚慶強 劉擁軍 韋興光 王保國 欒楊
    2002(1):14-16.
    [摘要](790) [HTML](0) [PDF 157.83 K](1967)
    摘要:
    目的 研究栝樓Trichosantheskirilowii Maxim.的化學成分并建立栝樓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測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復硅膠柱層析分離純化,通過理化常數(shù)測定和光譜分析鑒定其化學結(jié)構(gòu)。采用雙波長薄層掃描法研究栝樓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測定方法。結(jié)果 從栝樓中分離得到12個化合物,已鑒定其中10個化合物:正三十四烷酸(tetratriacontanoic acid,Ⅰ),2-甲基-3,5-二羥基四氫吡喃-4-酮(5-oxymaltol,Ⅱ),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苷(β-D-glucopyranosyl-α-spinasterol,Ⅲ),葡萄糖(glucose,Ⅳ),富馬酸(fumaric acid,Ⅴ),琥珀酸(succinic acid,Ⅵ),尿嘧啶(uracil,Ⅶ),正三十四烷(tetratriacontane,Ⅸ),α-菠菜甾醇(α-spinasterol,Ⅹ),栝樓仁二醇(karounidiol,Ⅺ)?;衔铫廷阼b定中。測定栝樓中α-菠菜甾醇的含量為0.0171%。結(jié)論 化合物Ⅰ、Ⅱ、Ⅲ、Ⅳ、Ⅶ、Ⅸ均首次從該植物中分離得到。而且該含量測定方法靈敏性高,穩(wěn)定性和重現(xiàn)性較好,可作為栝樓生藥的檢測方法。
    8  紫菀中的多元酚類化合物
    盧艷花 王崢濤 徐珞珊 吳子斌
    2002(1):17-18.
    [摘要](1103) [HTML](0) [PDF 115.79 K](1559)
    摘要:
    紫菀為常用中藥,具潤肺下氣、止咳祛痰之功效。主治氣逆咳嗽、痰吐不利、肺虛久咳、痰中帶血等癥,在中醫(yī)臨床處方及中成藥中用量很大
    9  華東藍刺頭地上部分化學成分研究
    劉玥 葉冠 崔亞君 張愛巖 趙玉英 果德安
    2002(1):18-20.
    [摘要](900) [HTML](0) [PDF 156.38 K](1864)
    摘要:
    華東藍刺頭為菊科藍刺頭屬植物,其原植物學名為Echinops grijisii Hance。《中國藥典》2000版將其作為中藥禹州漏蘆的原植物之一收錄。其藥用部位為根。我們報道了對其根的化學成分研究[1,2]。為開發(fā)、擴大藥用資源,我們對其他部分亦進行了化學成分研究,從中共分得13個化合物,并應用光譜法對其進行了結(jié)構(gòu)鑒定。
    10  槐果皮中的異黃酮類成分
    唐于平 樓鳳昌 王景華
    2002(1):20-21.
    [摘要](892) [HTML](0) [PDF 110.54 K](1629)
    摘要:
    Sophora japonica L.為豆科植物,又名豆槐,白槐,細葉槐?;苯菫榛钡墓麑?其作為藥用歷史悠久,據(jù)《本草綱目》記載,槐角有“久服明目益氣,頭不白,延年,治五痔瘡瘺,有墮胎,治大熱難產(chǎn)、催生”等功效。
    11  喜樹油中α-亞麻酸的純化研究
    殷麗君 王洋 祖元剛
    2002(1):22-23.
    [摘要](738) [HTML](0) [PDF 109.63 K](1626)
    摘要:
    目的 探討從喜樹種子油中純化亞麻酸的工藝。方法 硝酸銀絡合法。結(jié)果 最佳的硝酸銀絡合濃度為4mol/L,絡合溫度低于15℃,時間2h,得到的α-亞麻酸相對含量可達91.25%。結(jié)論 喜樹是富含有α-亞麻酸的植物新資源,其果實油脂中含有約45.8%的α-亞麻酸,利用本方法可較好地純化喜樹果實油脂中的α-亞麻酸。
    12  微波技術(shù)在大黃游離蒽醌浸提中的應用
    郝守祝 張虹 劉麗 李智恩 徐祖洪
    2002(1):23-26.
    [摘要](750) [HTML](0) [PDF 191.45 K](1716)
    摘要:
    目的 研究微波技術(shù)對大黃游離蒽醌浸出量的影響,并與傳統(tǒng)提取方法做比較。方法 采用正交試驗法考察微波輸出功率、藥材粒徑、浸出時間3個因素對提取效率的影響,優(yōu)選大黃游離蒽醌的最佳浸出方案。以優(yōu)選出的微波浸出方案為實驗組,以常規(guī)煎煮法及乙醇回流法為對照組,進行平行實驗。結(jié)果 藥材粒徑對大黃游離蒽醌浸出的影響高度顯著(P<0.01),功率對大黃游離蒽醌浸出的影響顯著(P<0.05),時間對大黃游離蒽醌的浸出有一定的影響(0.05<P<0.1)。微波浸提法對大黃游離蒽醌的提取效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煎煮法,同乙醇回流提取法相當。結(jié)論 微波浸提法是一種提取效率高、操作簡便、省時的提取中草藥活性成分的新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13  酸棗仁與緬棗仁的蛋白質(zhì)分析
    李續(xù)娥 李維鳳 裴渭靜
    2002(1):26-28.
    [摘要](1817) [HTML](0) [PDF 149.65 K](2381)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討酸棗仁與緬棗仁的蛋白質(zhì)差異。方法 用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zhì)的含量;用酸水解法測定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組成;用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SDS-PAGE)和毛細管區(qū)帶電泳(CZE)分析蛋白質(zhì)的組分。結(jié)果 酸棗仁與緬棗仁的蛋白質(zhì)含量分別為36.13%和41.58%;除緬棗仁蛋白質(zhì)的纈氨酸和蛋氨酸明顯高于酸棗仁外,蛋白質(zhì)的其他氨基酸的組成差別不明顯;SDS-PAGE 圖譜明顯不同的是,酸棗仁有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39800的蛋白質(zhì),緬棗仁為50100的蛋白質(zhì);CZE 圖譜的區(qū)別是,酸棗仁為3.1min 的峰,緬棗仁含有一個遷移時間為4.8min 的峰。結(jié)論 緬棗仁的蛋白質(zhì)含量較酸棗仁略高,且纈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明顯高于酸棗仁。兩種棗仁的SDS-PAGE 和CZE 圖譜均有明顯的差異存在。
    14  懸浮培養(yǎng)過程中碳、氮、磷的補加對南方紅豆杉細胞生長影響的研究
    胡萍 元英進 苗志奇
    2002(1):28-31.
    [摘要](547) [HTML](0) [PDF 180.81 K](1652)
    摘要:
    目的 解決南方紅豆杉生長緩慢的問題。方法 考察紅豆杉細胞懸浮培養(yǎng)過程中磷的消耗,并研究了碳、氮、磷對細胞生長及細胞活性的影響。結(jié)果 碳源在懸浮培養(yǎng)中期已經(jīng)消耗殆盡,后期碳源的缺乏限制了細胞的生長。結(jié)論 補加碳源組與對照組相比,細胞生長率和細胞密度明顯提高,其中細胞生長率約提高了83%。
    15  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中總黃酮的測定
    李鳳前 胡晉紅 朱全剛
    2002(1):31-33.
    [摘要](747) [HTML](0) [PDF 148.70 K](1512)
    摘要:
    目的 測定水飛薊素固體分散體制劑中總黃酮。方法 采用一階導數(shù)紫外分光光度法。結(jié)果 以 1:3,1:6和 1:9藥物/載體比例處方制成的固體分散體中總黃酮的量分別為27.72%、15.59%和10.98%。結(jié)論 該法可避開空白PEG-6000載體對固體分散體中總黃酮測定的干擾,操作簡便,結(jié)果準確可靠。
    16  瓜蔞中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量測定研究
    薛健 俞敏倩 劉惠靈 張國良 張曙明 陳建民
    2002(1):33-34.
    [摘要](780) [HTML](0) [PDF 104.31 K](1608)
    摘要:
    目的 測定瓜蔞中有機氯農(nóng)藥殘留。方法 利用氣相色譜法同時測定瓜蔞中9種有機氯農(nóng)藥的殘留量。結(jié)果 方法回收率為78.0%-102.0%,RSD<10.0%,所測10個樣品中總BHC 及總DDT 含量<0.05μg/g。結(jié)論 測定結(jié)果可見本法符合農(nóng)藥殘留分析要求,但應制定相應限量標準。
    17  分光光度與HPLC法測定荷葉總黃酮的研究
    周蘭香 黃阿根 謝凱舟 錢建亞
    2002(1):35-37.
    [摘要](811) [HTML](0) [PDF 136.97 K](2043)
    摘要:
    荷葉Nemlumbo lotus 用作中草藥早就收載入
    傳統(tǒng)醫(yī)書中[1],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證明荷葉浸提液有顯
    著降低血脂的作用[2]。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荷葉含有豐
    富的黃酮類化合物,資料顯示有多種植物黃酮具有
    降血脂功能[3],而對荷葉黃酮類化合物的研究非常
    缺乏,荷葉黃酮含量的分析方法尚未見報道。我們建
    立荷葉黃酮分析方法對深入開展荷葉黃酮的結(jié)構(gòu)、
    降脂功能因子及荷葉黃酮提取精制等方面的工作有
    積極的參考價值[4]。
    18  大孔吸附樹脂在延胡索生物堿提取分離中的應用
    劉俊紅 魏峻峰 王洪志 伍孝先
    2002(1):37-38.
    [摘要](543) [HTML](0) [PDF 97.76 K](1755)
    摘要:
    延胡索為罌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 dalis yanhusuo W. T. Wang 的干燥塊莖,含有多種生物堿,以延胡索乙素(四氫巴馬汀)為主,具有明顯的鎮(zhèn)痛、催眠和鎮(zhèn)靜作用。近年來大孔樹脂在藥物提取分離,尤其是水溶性成分的分離中,顯示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實驗將3種大孔吸附樹脂應用于延胡索生物堿的提取分離,對于優(yōu)化生產(chǎn)工藝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9  HPLC法測定海洋胃藥中胡椒堿的含量
    戚寶嬋 郭漢文 陳發(fā)奎
    2002(1):38-39.
    [摘要](764) [HTML](0) [PDF 93.34 K](1639)
    摘要:
    海洋胃藥由海星、陳皮、黃芪、胡椒等9味中藥組成,為國家中藥保護品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胡椒項下也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胡椒堿的含量,但其采用內(nèi)標法測定,需加內(nèi)標物,不適合成方制劑。本文采用外標法測定海洋胃藥中胡椒堿的含量,操作簡便、快速、重復性好,為控制產(chǎn)品質(zhì)量提供了依據(jù)。
    20  影響紅豆杉樹皮中紫杉醇含量的若干因素
    張鴻 楊明惠
    2002(1):39-41.
    [摘要](714) [HTML](0) [PDF 162.68 K](1606)
    摘要:
    天然來源的紫杉醇資源極為有限[1],在工業(yè)生產(chǎn)中,針對寶貴的資源,何時采集、怎樣保管仍急需科學的方法。本文就采集季節(jié)、陽光照射、保管方式及存放時間等因素對原材料中紫杉醇含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希望為科學地采集、管理紫杉醇原材料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
    21  “中國期刊方陣”介紹——《中草藥》雜志以“雙獎期刊”進入中國期刊方陣——
    2002(1):41-41.
    [摘要](506) [HTML](0) [PDF 54.06 K](1457)
    摘要:
    2001年9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shù)部印發(fā)國科發(fā)財字〔2001〕340號文件“關(guān)于公布科技期刊方陣名單的通知”。文中講: 根據(jù)新聞出版總署“建設'中國期刊方陣'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科技期刊的評選推薦工作由科技部負責組織。按照期刊方陣入選要求和比例,經(jīng)部門推薦、專家評審,最終選出科技期刊716種進入中國期刊方陣。《中草藥》雜志進入中國期刊方陣。
    22  164種中藥乙醇提取物抗真菌作用研究
    宮毓靜 安汝國 虞慧 王理達 鄭俊華 果德安
    2002(1):42-47.
    [摘要](1073) [HTML](0) [PDF 251.31 K](4621)
    摘要:
    目的 體外觀察164種中藥95%乙醇提取物對白色念珠菌、啤酒酵母和威克海姆原藻3種真菌的作用,并對其中抑菌效果明顯的中藥中的主要成分進行抗真菌藥敏試驗。方法 半固體藥基混合法,微量稀釋法。結(jié)果 22種中藥乙醇提取物對1種或幾種真菌顯示較強的抑制作用,所試驗的單體化合物對3種真菌無顯著抑制作用。結(jié)論 首次對中藥95%乙醇提取物應用半固體藥基混合法進行抗真菌活性篩選,土槿皮、牡丹皮95%乙醇粗提物對3種真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23  龍膽苦苷的保肝作用研究
    劉占文 陳長勛 金若敏 史國慶 宋純清 胡之璧
    2002(1):47-50.
    [摘要](1381) [HTML](0) [PDF 191.16 K](2726)
    摘要:
    目的 研究ig 龍膽苦苷的肝保護作用及與龍膽草藥理作用的一致性。方法 給動物ig 給藥,用CCl4、D-GlaN 造急性肝損傷模型,測定小鼠血清ALT、AST 及肝組織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含量,采用麻醉大鼠,測定膽汁分泌量及膽汁成分。結(jié)果 ig 龍膽苦苷后能明顯降低CCl4 急性肝損傷小鼠血清ALT、AST 水平及增加肝組織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力,大鼠膽流量明顯增加,膽汁中膽紅素濃度提高。結(jié)論 龍膽苦苷具有明顯肝保護作用。
    24  山楂降血脂有效成分的實驗研究
    李貴海 孫敬勇 張希林 楊振寧 周超 楊書斌
    2002(1):50-52.
    [摘要](2192) [HTML](0) [PDF 149.53 K](6198)
    摘要:
    目的 熊果酸為山楂所含三萜類物質(zhì)的主要成分,金絲桃苷是山楂黃酮的重要組分,觀察其降血脂作用,確定以這兩種物質(zhì)作為山楂藥材質(zhì)量的控制指標。方法 以75%蛋黃乳和400mg/kg Triton-WR1339ip 復制小鼠高脂血癥模型,分別給予金絲桃苷50,15mg/kg,熊果酸80,40mg/kg,酶反應終點法測定小鼠血清TCH、TG、HDL 值。結(jié)果 兩種化合物均顯著降低小鼠血清TCH 和升高HDL/TCH 的比值。結(jié)論 金絲桃苷和熊果酸均有明顯降低高脂模型小鼠血清TCH 的作用,其作用與其升高HDL 百分比值和SOD 活性有關(guān)。
    25  雙黃連粉針劑抗病毒作用
    李凡 易世紅 趙春艷 魏強 王放
    2002(1):52-55.
    [摘要](733) [HTML](0) [PDF 185.75 K](3250)
    摘要:
    目的 明確雙黃連粉針劑體內(nèi)外抗病毒譜及作用機制。方法 采用組織細胞培養(yǎng)法、染料攝入法,檢測雙黃連粉針劑對不同種病毒的作用,改變給藥時間、途徑,探討雙黃連粉針劑抗病毒作用環(huán)節(jié)。建立病毒性心肌炎、胰腺炎、流感動物模型,通過組織病理學檢查法,觀察雙黃連粉針劑對感染動物的保護作用。結(jié)果 雙黃連粉針劑具有明顯抗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型、單純皰疹病毒Ⅰ及Ⅱ型、柯薩奇病毒B3,A16、新型腸道病毒71型的作用。對脊髓灰質(zhì)炎病毒Ⅲ型、??刹《?型、麻疹病毒、水泡性口炎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顯著抑制肺炎、心肌炎、胰腺炎的發(fā)生,療效與清開靈相似,優(yōu)于穿琥寧粉針劑、魚腥草、莪術(shù)油注射液。結(jié)論 雙黃連粉針劑是一個較廣譜的抗病毒針劑,抗病毒作用是多途徑的。
    26  中藥復方有效成分淫羊藿苷的藥代動力學研究
    鄒節(jié)明 孟杰 顏正華 龍致賢 施雪筠
    2002(1):55-58.
    [摘要](1046) [HTML](0) [PDF 185.40 K](2208)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藥復方有效成分的變化,了解復方配伍后藥物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追蹤技術(shù),觀察復方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在動物體內(nèi)的分布狀態(tài)。結(jié)果 3H-淫羊藿苷在復方狀態(tài),經(jīng)ig 給予小鼠后,體內(nèi)動力學行為符合開放性二室模型,并發(fā)現(xiàn)復方中其他成分有促進3H-淫羊藿苷的吸收和促進與其靶器官結(jié)合的作用。結(jié)論 證實了中醫(yī)復方配伍應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也為淫羊藿的歸經(jīng)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27  8種中藥注射劑體外抗內(nèi)毒素作用的觀察
    劉志峰 李桂生 傅風華 劉珂
    2002(1):58-59.
    [摘要](751) [HTML](0) [PDF 101.13 K](1719)
    摘要:
    目的 觀察板藍根、雙黃連、清開靈等8種中藥注射劑的體外抗內(nèi)毒素作用。方法 注射劑經(jīng)稀釋后取0.2mL 與內(nèi)毒素0.2mL (1EU/mL) 溫孵,然后利用鱟試劑定量測定內(nèi)毒素含量,計算各注射劑對內(nèi)毒素的清除率,比較不同注射劑的抗內(nèi)毒素作用。結(jié)果 雙黃連粉針劑、清開靈注射液、板藍根注射液、穿琥寧注射液和魚腥草注射液都有明顯的體外抗內(nèi)毒素作用,其中雙黃連、清開靈和板藍根的抗內(nèi)毒素作用最強,稀釋2500倍仍能夠清除70%以上的內(nèi)毒素;穿琥寧、魚腥草和魚金注射液其次;復方大青葉注射液和抗腮腺炎注射液的體外抗內(nèi)毒素作用較弱。結(jié)論 在清熱解毒中藥中尋找抗內(nèi)毒素作用的制劑將有一定的發(fā)展前景。
    28  小檗胺類化合物對黑色瘤細胞內(nèi)鈣調(diào)蛋白水平的影響
    段江燕 張金紅
    2002(1):59-61.
    [摘要](709) [HTML](0) [PDF 140.10 K](1500)
    摘要:
    目的 研究5種小檗胺類化合物對惡性黑色瘤細胞內(nèi)鈣調(diào)蛋白Calmodulin (CaM) 水平的影響。方法 收集不同濃度不同藥物作用后的細胞,通過反復凍融法破碎細胞,并用磷酸二酯酶(PDE) 法測CaM 含量。結(jié)果 5種化合物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細胞內(nèi)CaM 的水平,IC50(μmol/L) 值分別:B0=10.73,B2=9.1,B4=7.4,BB=6.15,EBB=1.55。結(jié)論 小檗胺衍生物降低細胞內(nèi)CaM的能力大于小檗胺,其中EBB的效果最為突出。
    29  閉鞘姜類藥材的鑒別研究
    喬春峰 徐珞珊 董輝 王崢濤
    2002(1):62-64.
    [摘要](686) [HTML](0) [PDF 174.48 K](1713)
    摘要:
    目的 為閉鞘姜類藥材的鑒定和質(zhì)量標準提供依據(jù)。方法 對閉鞘姜、萵筍花和光葉閉鞘姜根莖進行生藥性狀、組織顯微和薄層色譜鑒別,對3種植物的葉表皮顯微特征進行比較。結(jié)果 根莖橫切面中柱鞘內(nèi)側(cè)維管束環(huán)導管的排列情況、導管中草酸鈣結(jié)晶的存在、皮層和木栓細胞中草酸鈣結(jié)晶的類型、薯蕷皂苷元的薄層色譜定性等是主要的鑒別特征。結(jié)論 3種藥材可通過以上研究結(jié)果加以鑒別。
    30  冬蟲夏草菌的動態(tài)產(chǎn)孢量及抗異能力
    王偉 楊博 蔡世亮 陳椹昌 鐘英長
    2002(1):65-68.
    [摘要](620) [HTML](0) [PDF 192.50 K](1651)
    摘要:
    目的 研究冬蟲夏草菌的生長速度和動態(tài)產(chǎn)孢量,揭示產(chǎn)孢規(guī)律和條件,探索人工繁殖的可能及評估其在對蟲害生物防治中的應用潛力;測定它的抗異活性和抗菌譜,為對其活性產(chǎn)物的性質(zhì)研究打下基礎。方法 測量蟲草菌株在真菌培養(yǎng)基生長時的菌落直徑變化,用孢子計數(shù)法跟蹤測定普通培養(yǎng)基和水瓊脂上單菌落的動態(tài)產(chǎn)孢量并與相近蟲草菌進行對比分析,用瓊脂塊法測定培養(yǎng)菌絲對致敏菌的抗異活性,測量比較抗菌圈大小和總結(jié)抗菌譜。結(jié)果 在PDA 等3種常規(guī)真菌培養(yǎng)基上,CY-8202的菌落擴展與時間呈線性關(guān)系。動態(tài)產(chǎn)孢量的測定表明,該菌株在適宜培養(yǎng)基上的單菌落產(chǎn)孢量可達107以上,并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長,大約200h 后增長趨于平緩。對22個致敏菌株的抗菌實驗顯示,CY-8202培養(yǎng)菌絲對革蘭氏陽性的枯草桿菌、四聯(lián)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以及革蘭氏陰性的普通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產(chǎn)氣桿菌和沙門氏菌等7株細菌有較強的抑制能力,對3株霉菌和1株放線菌有輕微抑制,對酵母菌未見抑制影響。結(jié)論 蟲草菌絲的生長和產(chǎn)孢力是有效侵染寄主的兩個重要因素,但菌絲生長速度不宜作為生長力強弱的唯一判斷指標,菌絲的穿透力更加重要;具有超量產(chǎn)孢能力是蟲草菌株強侵染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巩惢钚员砻鞫x夏草。
    31  良種銀杏幼苗葉質(zhì)量分析(Ⅱ)
    楊義芳 夏野鷹 王暉 陳優(yōu)生
    2002(1):68-72.
    [摘要](582) [HTML](0) [PDF 232.69 K](1544)
    摘要:
    目的 進行良種銀杏幼苗葉質(zhì)量分析。方法 采用RP-HPLC-ELSD 法測定良種銀杏幼苗葉內(nèi)酯含量。結(jié)果 總內(nèi)酯含量,6月份高于8月份,11月份含量明顯下降;嫁接苗高于實生苗,雄性高于雌性。結(jié)論 活性成分含量與生長季節(jié)、樹齡、培育方式、生長環(huán)境、立地條件等諸因素有關(guān)。由主要活性成分BB 與GB 綜合評價:江西良種銀杏幼苗葉優(yōu)于文獻報道的銀杏葉的質(zhì)量。
    32  陽春砂的ITS序列分析
    周聯(lián) 王培訓 黃豐 曹柳英 梁瑞燕
    2002(1):72-75.
    [摘要](856) [HTML](0) [PDF 186.00 K](1834)
    摘要:
    目的 用ITS 全序列鑒別各地產(chǎn)陽春砂及常見偽品。方法 從各地產(chǎn)陽春砂及常見偽品綠殼砂和海南砂中提取總DNA,以核基因組通用引物ITS 為引物進行擴增,擴增產(chǎn)物經(jīng)純化后,用PCR 產(chǎn)物直接法進行測序。結(jié)果 各樣品的ITS 序列總長度均為626bp,其中ITS-1序列長度為248bp,5.8S 序列長度為155bp,ITS-2序列長度為223bp;6個陽春砂和綠殼砂的ITS-2序列完全一致,各樣品的5.8S 序列完全一致,在ITS-1中各樣品卻有不同的堿基位點。結(jié)論 ITS-1序列可對陽春砂的道地性作出鑒別,明顯區(qū)分其偽品。
    33  三七GAP栽培的環(huán)境質(zhì)量評價
    崔秀明 王朝梁 陳中堅 王勇
    2002(1):75-77.
    [摘要](1157) [HTML](0) [PDF 139.13 K](1910)
    摘要:
    目的 對三七GAP 種植基地的環(huán)境質(zhì)量進行評價,為制定三七SOP 和建立三七GAP 種植基地建設提供科學依據(jù)。方法 采用文獻方法對三七GAP 種植基地規(guī)劃區(qū)進行水資源、土壤環(huán)境和大氣環(huán)境進行分析評價。結(jié)果 三七GAP 種植基地規(guī)劃區(qū)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達GB3095-82 (大氣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一級標準,水資源達GB5084-85 (農(nóng)田灌溉水質(zhì)標準)的一類標準,土壤環(huán)境達GB15618-1995 (土壤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二級標準。結(jié)論 三七GAP 種植區(qū)環(huán)境質(zhì)量良好,符合綠色藥材栽培的環(huán)境質(zhì)量要求。
    34  甘肅細辛的植物資源調(diào)查兼論細辛的產(chǎn)區(qū)變遷
    劉效栓 宋平順 丁永輝
    2002(1):78-79.
    [摘要](785) [HTML](0) [PDF 125.73 K](1641)
    摘要:
    細辛為常用中藥材,古今藥用品種較混雜,本草記載的正品細辛主產(chǎn)于陜西及遼寧,前者來源于馬兜鈴科華細辛Asarum Sieboldii Miq. 藥用歷史悠久,品質(zhì)優(yōu)良;后者為同屬遼細辛A. heterotropoides Fr. Schmvar. mandshuricum(Maxim) Kitag 和漢城細辛A. sieboldii Miqvar. Seoulense(Nakai) C. Y. Cheng et. C. S. Yang 為現(xiàn)代細辛的重要產(chǎn)區(qū)和植物來源;這是目前有關(guān)細辛考證較為一致的結(jié)論[1,2],上述品種為《中國藥典》所收載[3]。
    35  我國海馬中藥材的研究開發(fā)前景
    許實波 許東暉 呂軍儀 梅雪婷 巫志峰 李秉記
    2002(1):80-82.
    [摘要](1623) [HTML](0) [PDF 160.32 K](2458)
    摘要:
    概述我國海馬中藥材的分布及品種,海馬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醫(yī)藥應用研究;報道海馬資源的人工工廠化健康養(yǎng)殖及其在保健食品、藥品研究開發(fā)的前景。
    36  蓼屬植物的化學成分與藥理學活性研究進展
    鞏忠福 楊國林 嚴作廷 謝家聲
    2002(1):82-84.
    [摘要](1613) [HTML](0) [PDF 162.71 K](1800)
    摘要:
    蓼屬植物主要含揮發(fā)油、黃酮與黃酮苷、萜類、蒽醌、甾類及苷類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殺蟲、抗菌、抗腫瘤及抗氧化等多種藥理學活性,研究開發(fā)前景廣闊。
    37  冬青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
    解軍波 李萍
    2002(1):85-88.
    [摘要](1527) [HTML](0) [PDF 178.44 K](1792)
    摘要:
    冬青屬植物含有三萜類、黃酮類等化學成分,具有心血管作用、降壓、抗炎抗菌、降脂消肥等多種藥理活性。主要綜述了近5年來冬青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概況。
    38  速效救心丸的藥動-藥效學及臨床研究進展
    孫世仁 黃熙 張莉
    2002(1):89-91.
    [摘要](1194) [HTML](0) [PDF 150.02 K](2758)
    摘要:
    綜述了速效救心丸近10年來的藥動-藥效及臨床研究概況,提出進行藥動-藥效學深入研究的新思路。
    39  保護開發(fā)中藥材資源是中藥現(xiàn)代化的重要課題
    郭長源
    2002(1):91-92.
    [摘要](591) [HTML](0) [PDF 103.15 K](1661)
    摘要:
    中藥現(xiàn)代化關(guān)聯(lián)著方方面面,其中重要方面之一就是中藥材資源問題,沒有中藥材資源,就沒有中藥現(xiàn)代化的研究、生產(chǎn),中藥現(xiàn)代化就是紙上談兵。同樣,沒有中藥材資源的保護、開發(fā),中藥現(xiàn)代化進程就不可能得到持續(xù)性發(fā)展。因此,保護、開發(fā)及合理利用中藥材資源是中藥現(xiàn)代化的重要課題之一。
    40  《中草藥》雜志2002年投稿須知
    2002(1):93-95.
    [摘要](559) [HTML](0) [PDF 180.84 K](1326)
    摘要:
    《中草藥》雜志是由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主管、中草藥信息中心站和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天津藥物研究院主辦的國家級藥學科技學術(shù)性期刊,月刊,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本刊創(chuàng)刊于1970年1月,1992年榮獲國家科委、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的全國優(yōu)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1997年榮獲第二屆全國優(yōu)秀科技期刊評比二等獎。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中草藥 ® 2025 版權(quán)所有
    技術(shù)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津備案:津ICP備13000267號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津)-非經(jīng)營性-2015-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