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少妇被疯狂内射视频,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一,在线天堂新版资源www在线下载,中文字幕乱人伦高清视频,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观看免费

2021年第44卷第8期文章目次

  • 顯示方式:
  • 簡潔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封面
    2021, 44(8):0-0.
    [摘要](332) [HTML](0) [PDF 8.03 M](1186)
    摘要:
    2  目錄
    2021, 44(8):0-0.
    [摘要](237) [HTML](0) [PDF 1.33 M](1225)
    摘要:
    3  斑馬魚炎癥模型及其在中藥抗炎領域的應用
    段秀英,馬瑞嬌,張云,劉可春
    2021, 44(8):1573-158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1
    [摘要](1229) [HTML](0) [PDF 1.42 M](2048)
    摘要:
    中藥抗炎在近年來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中藥制劑的抗炎臨床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具體活性成分及作用機制仍需進一步明確。斑馬魚由于其獨特的生物學優(yōu)勢,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中藥抗炎活性的篩選。綜合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斑馬魚模型在中藥抗炎領域的報道,從已構建的斑馬魚炎癥模型、斑馬魚模型中的炎癥介質、斑馬魚模型在中藥抗炎藥物篩選中的應用3個方面對斑馬魚炎癥模型及其在中藥抗炎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模式生物斑馬魚在中藥抗炎領域的研究應用提供新思路,為抗炎中藥的開發(fā)與利用提供借鑒參考。
    4  模式生物斑馬魚在心功能評價中的應用
    冉凱凱,鄭瑞芳,夏青,張長青,馬瑞嬌,劉可春,張云,邢建國
    2021, 44(8):1581-158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2
    [摘要](962) [HTML](0) [PDF 1.30 M](3125)
    摘要:
    斑馬魚繁殖力強、體積小、易飼養(yǎng)、發(fā)育快速、胚胎透明,與人類基因組同源性高,心臟結構和功能與哺乳類動物高度相似?;诎唏R魚模型的藥物實驗具有用藥量少、周期短、指標易觀察等優(yōu)勢,近年來斑馬魚模型在藥物心血管安全性評價和心臟保護活性篩選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結合課題組前期研究及國內外文獻,綜述斑馬魚心功能評價應用進展,以期為斑馬魚在心血管藥物安全性和活性評價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5  新綠原酸抑制人宮頸癌HeLa細胞遷移的實驗研究
    陳錫強,張云,劉可春
    2021, 44(8):1588-159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3
    [摘要](1199) [HTML](0) [PDF 8.73 M](1301)
    摘要:
    目的 考察新綠原酸對宮頸癌HeLa細胞體外遷移模型和斑馬魚移植瘤模型的影響。方法 MTT法檢測新綠原酸(20、40、80、160、320 μmol/L)對HeLa細胞增殖的作用;應用宮頸癌細胞HeLa劃痕愈合模型和Transwell實驗考察新綠原酸(28、56、113 μmol/L)對體外遷移作用的影響;同時利用構建的綠色熒光蛋白(GFP)的HeLa細胞系建立斑馬魚移植瘤模型,考察新綠原酸(56、113、226 μmol/L)對體內移植瘤模型細胞遷移的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新綠原酸對內皮生長因子(EGF)誘導的HeLa細胞中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p-EGFR蛋白表達的影響。結果 MTT結果顯示,新綠原酸在160 μmol/L及以下濃度對HeLa細胞增殖無明顯影響;與對照組比較,56、113 μmol/L新綠原酸顯著抑制劃痕愈合,抑制率分別為49.3%(P<0.05)和64.1%(P<0.01);Transwell實驗結果提示,113 μmol/L新綠原酸具有顯著抑制HeLa細胞向下層遷移的作用(P<0.05);與模型組比較,113、226 μmol/L新綠原酸可顯著減少斑馬魚移植瘤模型的HeLa細胞的遷移面積(P<0.05、0.01);Western blotting結果顯示,與EGF組比較,新綠原酸對EGFR表達和磷酸化有明顯抑制作用,56、113 μmol/L濃度組差異顯著(P<0.01)。結論 在未影響HeLa細胞增殖的濃度下,新綠原酸具有抑制宮頸癌HeLa細胞遷移的作用,其作用機制與抑制EGFR的表達有關。
    6  還原型谷胱甘肽對酒精性脂肪肝斑馬魚的保肝作用研究
    葛煒煒,曹剛,吳育,陳剛,張碩
    2021, 44(8):1594-159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4
    [摘要](1066) [HTML](0) [PDF 9.29 M](1428)
    摘要:
    目的 探討還原型谷胱甘肽片對酒精性脂肪肝(AFLD)斑馬魚模型的保肝功效。方法 選取黑色素等位基因突變型(albino)品系斑馬魚,分別水溶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片500、1 000、2 000、4 000、8 000 μmol/L,同時設置對照組和模型組,除對照組外,利用2%無水乙醇誘導斑馬魚32 h建立AFLD模型,觀察記錄斑馬魚的死亡情況及表型,確定還原型谷胱甘肽片的最大耐受濃度(MTC)。黑色素等位基因突變型(albino)品系斑馬魚分別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片500、1 000、2 000 μmol/L和陽性對照藥RU-21 100 μg/mL,同時設置對照組和模型組,除對照組外建立AFLD模型,采用油紅O染色觀察斑馬魚肝臟脂肪染色強度(S),計算還原型谷胱甘肽片的保肝功效;H&E染色觀察斑馬魚肝臟病理學改變;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檢測白細胞介素(IL)-6、高遷移率族蛋白1b(HMGB-1b)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 mRNA表達。結果 還原型谷胱甘肽片對AFLD模型斑馬魚的MTC為2 000 μmol/L。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S顯著增加(P<0.001);與模型組比較,還原型谷胱甘肽片1 000、2 000 μmol/L組和RU-21組S顯著降低(P<0.01、0.001);還原型谷胱甘肽片500、1 000、2 000 μmol/L和RU-21 100 μg/mL組保肝功效分別為14%、32%、71%和48%。還原型谷胱甘肽片2 000 μmol/L組肝細胞結構正常,脂肪空泡較模型組減少。與對照組比較,模型組IL-6、HMGB-1b和TNF-α mRNA表達顯著增加(P<0.05、0.01);與模型組比較,還原型谷胱甘肽片500、1 000、2 000 μmol/L組IL-6、HMGB-1b和TNF-α mRNA表達顯著降低(P<0.01、0.001)。結論 還原型谷胱甘肽片對AFLD具有明顯的保肝作用,其機制與下調IL-6、HMGB-1b和TNF-α表達有關。
    7  三峽陽菊葉水提物的抗炎作用研究
    李風玲,李陳欽瑤,段秀英,盧圣鄂,任風鳴,劉可春,張云
    2021, 44(8):1600-160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5
    [摘要](1095) [HTML](0) [PDF 11.88 M](1318)
    摘要:
    目的 利用斑馬魚炎癥模型,評價三峽陽菊葉水提取物(WELTGY)的抗炎作用并對其機制進行初步研究。方法 選取受精后3 d(3 dpf)的轉基因斑馬魚移入6孔板中,設置對照組(胚胎培養(yǎng)用水)、模型組(胚胎培養(yǎng)用水)和WELTGY 0.4、0.8、1.6、3.2 mg/mL組,作用3 h后,向除對照組外的其他組中分別加入硫酸銅,終濃度為20 μmol/L,作用1 h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轉基因品系Tg(zlyz:EGFP)斑馬魚體內炎癥細胞遷移情況;應用DCFH-DA活性氧(ROS)探針對AB野生型斑馬魚染色,觀察熒光強度;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測定野生型斑馬魚炎癥相關基因的mRNA水平。結果 與模型組比較,0.4、0.8、1.6、3.2 mg/mL WELTGY組斑馬魚中遷移至側線部位的炎癥細胞數量顯著減少(P<0.01),斑馬魚熒光強度明顯降低,ROS含量減少。與模型組比較,0.4、0.8、1.6、3.2 mg/mL WELTGY組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PPARγ)的mRNA表達顯著升高(P<0.05、0.01),核因子抑制蛋白A(IκBαA)、激活蛋白-1(AP-1)的mRNA表達顯著降低(P<0.01),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1β、IL-6和前列腺素E2合成酶(PTGES)、髓樣分化因子(MyD88)、環(huán)氧化酶(COX)-2的mRNA表達顯著降低(P<0.01);1.6、3.2 mg/mL WELTGY組核轉錄因子(NF-κB)的mRNA表達顯著下降(P<0.05、0.01);1.6 mg/mL WELTGY組IL-12α的mRNA表達顯著下降(P<0.01)。結論 通過構建斑馬魚急性炎癥模型驗證了WELTGY具有抗炎作用,其機制可能是WELTGY抑制ROS釋放,激活PPARγ表達,抑制NF-κB和AP-1轉錄活性,降低炎癥因子表達,從而緩解炎癥,為三峽陽菊葉在飼料添加劑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8  基于斑馬魚模型的三峽陽菊葉水提物安全性評價研究
    李陳欽瑤,朱成悅,張杰,辛元堯,任風鳴,張長青,劉可春,張云
    2021, 44(8):1607-161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6
    [摘要](1022) [HTML](0) [PDF 4.07 M](1173)
    摘要:
    目的 以斑馬魚為模型,評價三峽陽菊葉水提物(WELTGY)對斑馬魚整體形態(tài)以及心臟、腎臟和肝臟等主要臟器的影響。方法 用不同濃度(2.8、3.4、3.8、4.8、5.8、6.8 mg/mL)的WELTGY處理受精后72 h(72 hpf)的斑馬魚,處理24、48 h后,觀察斑馬魚死亡率、畸形率和整體形態(tài);顯微鏡下觀察斑馬魚心臟形態(tài)并拍照,記錄心率,使用ImagePro Plus 5.1測量斑馬魚靜脈竇-動脈球(SV-BA)距離,評價WELTGY對斑馬魚心臟的影響;顯微鏡下觀察拍照記錄各組斑馬魚是否有眼水腫,判斷WELTGY對斑馬魚腎臟的影響;用WELTGY處理肝臟標記綠色熒光的轉基因斑馬魚TgLFABP:EGFP),熒光顯微鏡下拍照記錄斑馬魚肝臟熒光情況,評價WELTGY對斑馬魚肝臟的影響。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2.8 mg/mL及以下濃度的WELTGY對斑馬魚的整體形態(tài)、心臟、腎臟和肝臟無明顯影響;3.4 mg/mL以上濃度的WELTGY導致斑馬魚魚鰾減小,對心臟、肝臟、腎臟無影響;4.8 mg/mL以上濃度的WELTGY導致斑馬魚心率顯著降低(P<0.01),對心臟SV-BA距離、腎臟、肝臟熒光強度和熒光面積無明顯影響。結論 WELTGY毒性微弱,對斑馬魚幼魚幾乎沒有毒性;高濃度下會導致輕微心臟毒性,在家禽養(yǎng)殖業(yè)的使用中有必要合理控制用量。
    9  兒童變應性鼻炎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
    胡思源
    2021, 44(8):1614-162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7
    [摘要](713) [HTML](0) [PDF 1.32 M](2654)
    摘要:
    《兒童變應性鼻炎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為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標準化項目《兒科系列常見病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之一。其目的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在病證結合模式下,討論具有變應性鼻炎、兒童和中藥特點的臨床定位、試驗設計與實施等相關問題,為中藥治療兒童變應性鼻炎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提供思路和方法。制定過程中先后成立指南工作組、起草專家組和定稿專家組,采用文獻研究和共識會議的方法,最終形成指南送審稿定稿。該《指南》的主要內容包括臨床定位、試驗總體設計、診斷標準與辨證標準、受試者的選擇與退出、干預措施、有效性評價、安全性觀察、試驗流程、試驗的質量控制9部分。希望其制定和發(fā)布,能為申辦者或合同研究組織、研究者在中藥治療變應性鼻炎的臨床試驗設計,提供借鑒與參考。
    10  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
    胡思源
    2021, 44(8):1621-162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8
    [摘要](436) [HTML](0) [PDF 1.30 M](1610)
    摘要:
    《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為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標準化項目《兒科系列常見病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之一。其目的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在病證結合模式下,討論具有咳嗽變異性哮喘、兒童和中藥特點的臨床定位、試驗設計與實施等相關問題,為中藥治療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提供思路和方法。制定過程中先后成立指南工作組、起草專家組和定稿專家組,采用文獻研究和共識會議的方法,最終形成指南送審稿定稿。該《指南》的主要內容包括臨床定位、試驗總體設計、診斷標準與辨證標準、受試者的選擇與退出、干預措施、有效性評價、安全性觀察、試驗流程、試驗的質量控制9部分。希望其制定和發(fā)布,能為申辦者/合同研究組織、研究者在中藥治療咳嗽變異性哮喘的臨床試驗設計,提供借鑒與參考。
    11  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
    胡思源
    2021, 44(8):1628-16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09
    [摘要](699) [HTML](0) [PDF 1.36 M](2264)
    摘要:
    《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為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標準化項目《兒科系列常見病中藥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技術指南》之一。其目的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在病證結合模式下,討論具有濕疹/特應性皮炎、兒童和中藥特點的臨床定位、試驗設計與實施等相關問題,為中藥治療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臨床試驗設計與評價提供思路和方法。制定過程中先后成立指南工作組、起草專家組和定稿專家組,采用文獻研究和共識會議的方法,最終形成指南送審稿定稿。該《指南》的主要內容包括臨床定位、試驗總體設計、診斷標準與辨證標準、受試者的選擇與退出、干預措施、有效性評價、安全性觀察、試驗流程、試驗的質量控制9部分。希望其制定和發(fā)布,能為申辦者/合同研究組織、研究者在中藥治療濕疹/特應性皮炎的臨床試驗設計,提供借鑒與參考。
    12  FDA“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評價治療或預防藥物和生物制品的主方案”指導原則介紹
    蕭惠來
    2021, 44(8):1637-164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0
    [摘要](777) [HTML](0) [PDF 1.30 M](2715)
    摘要:
    正在興起的主方案臨床研究模式有加快藥物開發(fā)、縮短開發(fā)時間等優(yōu)點,但實施起來也有一定難度。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為了給治療或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藥物的主方案申請人排憂解難,于2021年5月發(fā)布了“COVID-19:評價治療或預防藥物和生物制品的主方案”技術指導原則,對COVID-19藥物主方案設計、實施和統(tǒng)計學提出了許多建議。詳細介紹FDA的該指導原則,希望對我國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及其監(jiān)管有益,也對結合國情制定類似的指導原則有啟示。
    13  歐盟當歸屬歐白芷制劑中呋喃香豆素風險評估報告的介紹及思考
    張鳳蓮,楊哲萱,楊文靜,張文生,齊敏超,周夢鴿,周立紅,章順楠
    2021, 44(8):1644-165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1
    [摘要](1207) [HTML](0) [PDF 1.34 M](1730)
    摘要: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于2007年10月頒布了《歐白芷Angelica archangelic L.制劑中含有的呋喃香豆素相關的風險評估報告》,建議了關于草藥中呋喃香豆素的風險管理策略。歐盟當局及其成員國往往要求申報者依據該評估報告對含當歸的草藥制劑進行安全性評估。介紹該評估報告的主要內容,并勘誤了關于當歸Angelica sinensis的2處錯誤,闡述了筆者的觀點,期望對中國含當歸的中成藥進入歐洲市場有所啟示。
    14  地塞米松提高TRAIL基因修飾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病細胞的殺傷作用及機制研究
    王立華,李欣,徐立強,苗麗,米一,張晨亮,劉擁軍,劉廣洋
    2021, 44(8):1653-165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2
    [摘要](789) [HTML](0) [PDF 5.27 M](1308)
    摘要:
    目的 構建腫瘤壞死因子相關凋亡誘導配體(TRAIL)基因修飾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TRAIL-MSCs),并檢測其聯合地塞米松(DEX)對急性B淋巴細胞白血?。∟alm-6)細胞的影響。方法 通過慢病毒載體將SPD-TRAIL基因轉染UC-MSCs構建TRAIL-MSCs,使其能夠表達十二聚體TRAIL蛋白(dTRAIL)。通過CCK-8法、流式細胞術、顯微鏡光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及密度檢測UC-MSCs、TRAIL-MSCs、DEX(25 μmol/L)、DEX(25 μmol/L)+UC-MSCs組和DEX(25 μmol/L)+TRAIL-MSCs對Nalm-6細胞增殖、凋亡的影響;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各組Nalm-6細胞表面DR4、DR5 mRNA和蛋白表達。結果 成功構建了能夠穩(wěn)定表達dTRAIL蛋白的TRAIL-MSCs工作庫細胞。與對照組比較,UC-MSCs、TRAIL-MSCs顯著抑制Nalm-6細胞增殖(P<0.01),但抑制率均在30%以下,DEX抑制率約為43%,而DEX聯合TRAIL-MSCs抑制率達85%,與TRAIL-MSCs和DEX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顯微鏡下觀察結果顯示,不同處理方式對腫瘤細胞Nalm-6均有一定的殺傷作用,其中以DEX與TRAIL-MSCs聯合用藥組的殺傷作用最明顯。TRAIL-MSCs可以促進Nalm-6細胞凋亡,凋亡率達10%,DEX組凋亡率達到15%,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0.01);而DEX+TRAIL-MSCs組凋亡率達36%,與DEX和TRAIL-MSCs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與對照組比較,TRAIL-MSCs組DR4、DR5 mRNA表達量顯著降低(P<0.01);DEX可以促進DR4、DR5 mRNA表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DEX+TRAIL-MSCs組較DEX組DR4、DR5 mRNA表達均顯著降低(P<0.01);各組蛋白檢測結果與mRNA結果基本一致。結論 DEX可以顯著提高TRAIL-MSCs對Nalm-6細胞的殺傷作用,或將成為一種頗具潛力的血液腫瘤治療新手段;其機制與DEX顯著提高DR4、DR5表達,增強Nalm-6細胞對TRAIL蛋白的敏感性相關。
    15  芹菜素對百草枯致小鼠肺纖維化保護作用及機制研究
    何文涓,袁志堅,黃寅,馬明
    2021, 44(8):1660-166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3
    [摘要](1151) [HTML](0) [PDF 17.53 M](1179)
    摘要:
    目的 研究芹菜素對百草枯致小鼠肺纖維化的保護作用及機制。方法 將小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地塞米松組(1 mg/kg)和芹菜素低、高劑量(10、20 mg/kg)組,除對照組外,其他各組ip百草枯(50 mg/kg)建立小鼠肺纖維化模型,第8天開始ig給藥,連續(xù)給藥21 d。觀察小鼠體質量變化;測量小鼠肺系數;采用HE染色觀察肺組織形態(tài)學變化;免疫組化法觀察小鼠肺組織中Ⅰ、Ⅲ型膠原表達變化;ELISA法檢測各組小鼠肺組織中Ⅰ、Ⅲ型膠原和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6、IL-1β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測定肺組織Caveolin-1蛋白表達水平。結果 造模第28天時,與模型組比較,芹菜素低、高劑量組小鼠體質量顯著增加(P<0.05);地塞米松組和芹菜素低、高劑量組肺系數顯著降低(P<0.05);芹菜素低、高劑量組肺組織內炎性細胞浸潤較少、肺泡壁斷裂及肺泡腔融合較少,肺纖維化程度較輕;芹菜素低、高劑量組和地塞米松組小鼠的肺組織中Ⅰ、Ⅲ型膠原和IL-6、IL-1β、TNF-α含量顯著下降(P<0.01),Caveolin-1蛋白表達顯著下降(P<0.01)。結論 芹菜素對百草枯誘導小鼠肺纖維化具有保護作用,其機制可能與Ⅰ、Ⅲ型膠原含量及炎癥因子水平下調、Caveolin-1蛋白表達水平下調相關。
    16  川芎嗪通過抑制NF-κB信號通路減輕膜性腎病大鼠的炎癥反應和腎臟損傷
    樊紅衛(wèi),薛海燕,姚建輝,吳政國
    2021, 44(8):1666-167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4
    [摘要](1076) [HTML](0) [PDF 2.65 M](1247)
    摘要:
    目的 探討川芎嗪通過抑制NF-κB信號途徑減輕膜性腎病大鼠的炎性反應和腎損傷的作用和機制。方法 Wistar大鼠分為對照組、模型組和川芎嗪低、高劑量(60、120 mg/kg)組,稱量各組大鼠的體質量和腎臟質量,計算腎臟系數;雙縮脲法測定各組大鼠24 h尿蛋白水平;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各組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BUN)、脂聯素、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HE染色觀察各組大鼠腎組織病理變化;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法檢測各組大鼠腎組織中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1β和巨噬細胞趨化蛋白-1(MCP-1)mRNA的表達;ELISA法檢測各組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達;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各組大鼠腎組織中p-NF-κB的表達;Western blotting檢測各組大鼠腎組織中p-NF-κB蛋白的表達。結果 與模型組比較,川芎嗪低、高劑量組大鼠的腎質量及腎臟系數均顯著降低(P<0.05、0.01),尿蛋白和血清肌酐、BUN、脂聯素、TC、TG水平顯著下調(P<0.05、0.01),腎組織病理損傷明顯減輕,腎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腎小球萎縮減輕,腎組織中TNF-α、IL-1β、MCP-1 mRNA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P<0.05、0.01),血清中MDA水平顯著下調,SOD水平顯著上調(P<0.05、0.01),腎組織p-NF-κB的表達水平顯著下調(P<0.05、0.01)。結論 川芎嗪對大鼠膜性腎病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調節(jié)炎性因子的表達、改善腎臟組織形態(tài),其機制與NF-κB通路有關。
    17  三黃地榆油微乳凝膠的制備及其治療燙傷藥效學初探
    果秋婷,閆海英,朱鈺葉,李昱,孫藝方,朱五福
    2021, 44(8):1674-168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5
    [摘要](1085) [HTML](0) [PDF 4.52 M](1302)
    摘要:
    目的 制備三黃地榆油微乳凝膠劑,并評價其對大鼠深Ⅱ度燙傷創(chuàng)面愈合作用的治療效果。方法 通過評估三黃地榆油在油相、乳化劑和助乳化劑中的溶解性能及相容性,確定了三黃地榆油自乳化釋藥系統(tǒng)的處方組成,并采用偽三元相圖法獲得其處方用量;在透射電鏡下觀察了三黃地榆油微乳的微觀結構,通過馬爾文激光粒度儀測定了微乳的粒徑分布及Zeta電位;并以卡波姆940作為凝膠基質將三黃地榆油微乳制備成凝膠劑;建立大鼠深Ⅱ度燙傷模型,比較空白微乳凝膠、三黃地榆油微乳凝膠(1 g,含三黃地榆油13 mg)、三黃地榆油(13 mg)和京萬紅燙傷藥膏(1 g)對大鼠創(chuàng)面的愈合效果。結果 通過評估各輔料對三黃地榆油的溶解能力及相容性,分別選擇油酸乙酯、聚山梨酯80和異丙醇作為三黃地榆油自乳化釋藥系統(tǒng)的油相、乳化劑和助乳化劑,處方比例為7∶2∶1;三黃地榆油自乳化釋藥系統(tǒng)加水攪拌后即可形成淡黃色透明狀微乳液,在透射電鏡下可觀察到微乳呈規(guī)則圓球狀,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徑為(48.5±4.9) nm,PDI為(0.106±0.006),Zeta電位為(-21.3±0.9) mV。藥效學研究結果顯示,與模型組和空白微乳凝膠組比較,三黃地榆油、京萬紅燙傷藥膏、三黃地榆油微乳凝膠組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率均顯著增加(P<0.05),脫痂時間、愈合時間均顯著減少(P<0.05),病理學改變顯著改善;與三黃地榆油、京萬紅燙傷藥膏組比較,三黃地榆油微乳凝膠組大鼠創(chuàng)面愈合率顯著增加,脫痂時間、愈合時間均顯著減少(P<0.05)。結論 成功制備三黃地榆油微乳凝膠,其具有促進燙傷創(chuàng)面愈合的作用。
    18  高效液相一測多評法測定鼻炎片中羧基蒼術苷、蒼術苷、連翹酯苷B、連翹酯苷A、連翹苷、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
    李洪彬,徐信蜂,王靜
    2021, 44(8):1681-1687.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6
    [摘要](1140) [HTML](0) [PDF 1.56 M](1185)
    摘要: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一測多評(HPLC-QAMS)法測定鼻炎片中羧基蒼術苷、蒼術苷、連翹酯苷B、連翹酯苷A、連翹苷、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方法 以乙腈-0.2%磷酸為流動相,梯度洗脫,體積流量1.0 mL/min;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 μm)色譜柱,柱溫30℃;檢測波長203 nm(測定羧基蒼術苷和蒼術苷)、275 nm(測定連翹酯苷B、連翹酯苷A和連翹苷)和254 nm(測定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進行專屬性試驗、線性關系考察、精密度試驗、穩(wěn)定性試驗、重復性試驗、加樣回收率試驗;以連翹苷為內參物,建立該成分與羧基蒼術苷、蒼術苷、連翹酯苷B、連翹酯苷A、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維斯阿米醇苷、亥茅酚苷間的相對校正因子,并計算鼻炎片中9種成分的含量,同時與外標法(ESM)的測定結果進行比較,驗證該方法的可行性。結果 建立了鼻炎片中9種成分的定量控制方法,方法學驗證結果符合要求。鼻炎片中各成分的計算值與實測值無顯著性差異。結論 HPLC-QAMS法適用于鼻炎片的多指標成分質量評價模式,可以為鼻炎片質量控制方法的建立提供參考。
    19  強力腦清素片的質量控制研究
    倪術仁,郭景文,趙紅艷,倪育淳,國錦琳
    2021, 44(8):1688-169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7
    [摘要](994) [HTML](0) [PDF 2.47 M](1216)
    摘要:
    目的 通過薄層色譜(TLC)法、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以及指紋圖譜的建立對強力腦清素片進行質量控制。方法 采用TLC對強力腦清素片中的主要組分刺五加浸膏、五味子流浸膏和鹿茸精進行定性鑒別,以HPLC對君藥刺五加浸膏中主要有效成分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異嗪皮啶同時進行定量測定,并利用HPLC對強力腦清素片建立指紋圖譜。結果 強力腦清素片TLC色譜中的斑點清晰,與對照品斑點顏色一致。HPLC法測定強力腦清素片中紫丁香苷、刺五加苷E、異嗪皮啶分別在22.74~454.80、16.112~322.240、4.152~83.040 μg/mL線性關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5.48%、98.22%、100.75%,質量分數分別為0.42~0.65、0.12~0.15、0.26~0.37 mg/片。指紋圖譜的相似度>0.95,指認出6個共有成分,分別為刺五加浸膏中紫丁香苷、異嗪皮啶、刺五加苷E;五味子流浸膏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結論 TLC、HPLC結合指紋圖譜方法對強力腦清素片能實現全面的質量控制,且操作簡便、重現性良好。
    20  納武利尤單抗聯合DP方案超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灌注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
    何杰,張維,任心怡,孫建
    2021, 44(8):1696-170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8
    [摘要](1190) [HTML](0) [PDF 1.39 M](1414)
    摘要:
    目的 探討納武利尤單抗聯合DP方案超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灌注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成都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187例,將患者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92例)和觀察組(95例)。對照組使用超選擇支氣管動脈栓塞灌注化療治療,輸注2 000 mL 0.9%氯化鈉溶液或糖鹽水水化,0.9%氯化鈉溶液100 mL分別稀釋多西他賽注射液及順鉑注射液,37.5 mg/m2,先緩慢注入稀釋后多西他賽,間隔30 min再注入稀釋后順鉑。灌注化療間隔3周,共4個療程。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靜脈輸注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3 mg/kg,每2周用藥1次,直至患者不耐受或病情進展。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前后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腫瘤標志物和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以及化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65.2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0.22%,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KPS評分較化療前均增加(P<0.05),且觀察組KPS評分增加程度明顯較對照組大(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CYFRA21-1水平較化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CD3+、CD4+和CD4+/CD8+均顯著降低(P<0.05),而觀察組患者顯著升高(P<0.05);觀察組免疫功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納武利尤單抗聯合DP方案超選擇性支氣管動脈栓塞灌注治療對晚期NSCLC患者近期療效良好,且可以改善患者生存資料和免疫功能,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不良反應輕,患者耐受性較好。
    21  荊防顆粒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成人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研究
    冀霞,張作娟,魏莉
    2021, 44(8):1703-1706,171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19
    [摘要](1659) [HTML](0) [PDF 1.36 M](3479)
    摘要:
    目的 探討荊防顆粒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成人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在臨沂市人民醫(yī)院治療的成人支原體肺炎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56例。對照組靜脈滴注注射用阿奇霉素,0.5 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荊防顆粒,1袋/次,3次/d。兩組均用藥14 d。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降鈣素原(PCT)的水平。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0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78%,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體溫恢復時間、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肺部陰影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IL-6、IL-10、TNF-α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荊防顆粒聯合阿奇霉素治療成人支原體肺炎的臨床療效確切,更有利于臨床癥狀的改善,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22  桉檸蒎腸溶軟膠囊聯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支氣管擴張癥的臨床研究
    左東輝,呂紅君,張曼穎,于海鷹
    2021, 44(8):1707-171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0
    [摘要](1451) [HTML](0) [PDF 1.33 M](1426)
    摘要:
    目的 探討桉檸蒎腸溶軟膠囊聯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療支氣管擴張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吉林大學校醫(yī)院收治的90例支氣管擴張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案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靜脈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鈉,4.5 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桉檸蒎腸溶軟膠囊,0.3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0 d。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和癥狀消失時間,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白細胞介素-13(IL-13)、人巨噬細胞趨化蛋白-1(MCP-1)、腫瘤細胞壞死因子(TNF-α)的水平。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5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退熱時間、止咳時間、肺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IL-13水平明顯升高,MCP-1、TNF-α水平明顯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IL-13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MCP-1、TNF-α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桉檸蒎腸溶軟膠囊聯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提高支氣管擴張癥的療效,有效促進臨床癥狀體征恢復,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3  注射用燈盞花素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及其對血清SAA、Hcy、Chemerin水平的影響
    李鵬,李婧,武能坤,胡杰,智勇
    2021, 44(8):1712-17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1
    [摘要](824) [HTML](0) [PDF 1.30 M](1425)
    摘要:
    目的 探討注射用燈盞花素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滁州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80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靜脈滴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滴注注射用燈盞花素,20 m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4 d。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NIHSS評分、血清淀粉樣蛋白A(SAA)、同型半胱氨酸(Hcy)、人趨化素(Chemerin)的水平,以及患者缺血低灌注區(qū)面積。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的SAA、Hcy、Chemerin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SAA、Hcy、Chemerin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缺血低灌注區(qū)面積顯著縮?。?i>P<0.05),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注射用燈盞花素聯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縮小缺血低灌注區(qū)面積,降低SAA、Hcy、Chemerin的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4  杏芎氯化鈉注射液聯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
    閆紀琳,鄭連紅,李海濤,王芳,牛麗輝,董雨,郭麗敏
    2021, 44(8):1717-172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2
    [摘要](1149) [HTML](0) [PDF 1.31 M](1221)
    摘要:
    目的 探究杏芎氯化鈉注射液聯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4月—2020年10月河北工程大學附屬醫(yī)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65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82例)和觀察組(83例)。對照組給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d),總量的10%采用靜脈推注給藥,其余90%給予靜脈滴注,60 min內滴注完畢。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靜脈滴注杏芎氯化鈉注射液100 mL,1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腦血流灌注、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清學指標及藥物安全性。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1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93%(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腦血流量(CBF)、腦血容量(CBV)較治療前顯著升高,平均通過時間(MTT)、峰值時間(TTP)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腦血流灌注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紅細胞壓積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血液流變學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和肽素(CPP)、CXC趨化因子配體12(CXCL12)、血管細胞間黏附分子-1(VCAM-1)、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CPP、CXCL12、VCAM-1、ICAM-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安全性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杏芎氯化鈉注射液聯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較好,可減輕神經功能缺損,降低機體血液黏度,增加缺血區(qū)腦血流灌注量,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25  丁苯酞軟膠囊對中重度腦白質疏松患者認知功能、血清VEGF、Ang-2、S100β、NSE水平的影響
    王妍,李國策,呂建萍,馬洪霞,周英文
    2021, 44(8):1722-172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3
    [摘要](1333) [HTML](0) [PDF 1.34 M](1207)
    摘要:
    目的 分析丁苯酞軟膠囊對中重度腦白質疏松患者認知功能、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S100β、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滄州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中重度腦白質疏松患者98例作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9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治療,包括常規(guī)監(jiān)測血壓、血糖等相關危險因素,給予對癥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口服丁苯酞軟膠囊,2粒/次,3次/d,兩組共治療12周。比較兩組Van Swieten量表分級情況,認知功能,血清VEGF、Ang-2、S100β、NSE水平,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和PI值。結果 治療后兩組Van Swieten量表分級情況均優(yōu)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Van Swieten量表分級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VEGF、Ang-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S100β、NSE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血清VEGF、Ang-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S100β、NSE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MMSE評分、MoCA評分均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MMSE評分、Mo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收縮期峰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均高于治療前,PI均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VsVm高于對照組,PI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丁苯酞軟膠囊能減緩或逆轉中重度腦白質疏松,改善患者認知功能、腦血流情況,調節(jié)血清VEGF、Ang-2、S100β、NSE水平,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26  痹祺膠囊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研究
    劉素芳,趙陽,賈彬,李俊芳
    2021, 44(8):1727-173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4
    [摘要](1296) [HTML](0) [PDF 1.31 M](1355)
    摘要:
    目的 觀察痹祺膠囊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5月—2020年12月邯鄲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200例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根據信封抽簽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100例。對照組溫水送服甲氨蝶呤片,7.5 mg/次,1次/周。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溫水送服痹祺膠囊,4粒/次,3次/d。兩組連續(xù)治療12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比較兩組C反應蛋白(CRP)、類風濕因子滴度(RF)、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紅細胞沉降率(ESR)、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補體C3、C4水平。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3.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9.00%(P<0.05)。治療后,兩組CRP、ASO、ESR和RF水平均顯著下降(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風濕四項指標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IgG、IgA、IgM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IgA、IgM、IgG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治療前后補體C3、C4組間對比均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結論 痹祺膠囊聯合甲氨蝶呤治療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可有效控制疾病進展,調節(jié)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治療效果。
    27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聯合曲美他嗪治療缺血性心肌病的療效及其對ET-1和NT-pro BNP水平的影響
    喬香玲,張子健,張青青,李曉增,田雪利,夏小麗,李欣
    2021, 44(8):1732-173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5
    [摘要](1157) [HTML](0) [PDF 1.26 M](2043)
    摘要:
    目的 研究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聯合鹽酸曲美他嗪片治療缺血性心肌病的療效以及對血清內皮素-1(ET-1)、N末端鈉尿肽前體(NT-proBNP)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8月—2020年12月邢臺市第三醫(yī)院收治的14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4例。對照組服用鹽酸曲美他嗪片,1片/次,3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初始劑量為50 mg,2次/d,若患者可耐受則提高至200 mg,2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血清ET-1、NT-pro BNP水平、6分鐘步行距離(6 MWT)、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評分。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2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LVEF)明顯增加,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明顯降低(P<0.05),且觀察組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血清ET-1、NT-pro BNP水平均明顯降低(P<0.05),其中觀察組血清ET-1、NT-pro BNP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ADL評分和6 MWT均明顯增加(P<0.05),且觀察組ADL評分和6 MWT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對缺血性心肌病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血清ET-1、NT-pro BNP水平,降低心肌損傷,利于疾病恢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臨床推廣。
    28  腦心通膠囊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
    張金剛,潘強強,茅魁
    2021, 44(8):1737-174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6
    [摘要](775) [HTML](0) [PDF 1.30 M](1192)
    摘要:
    目的 探討腦心通膠囊聯合阿司匹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研究。方法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1月阜陽市腫瘤醫(yī)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將86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43例。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10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腦心通膠囊,0.8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4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D-二聚體和紅細胞壓積(HCT)水平,檢測兩組左室射血分數(LVEF)、心搏出量(CO)水平。運用WHO生活質量量表(WHOQOL)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5.35%,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1.4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LVEF、CO均顯著升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LVEF、CO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D-二聚體顯著降低,HCT水平顯著升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全血高切黏度、D-二聚體和HCT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WHOQOL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以觀察組降低更明顯(P<0.05)。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無明顯差異。結論 腦心通膠囊聯合阿司匹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療效,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和心功能,增強生活質量,具有良好的療效。
    29  右美托咪定滴鼻對術前放置胃管食管癌患者的主觀舒適度和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趙莉,馬麗娜,張博文,陳曉敏,劉卓
    2021, 44(8):1742-174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7
    [摘要](1003) [HTML](0) [PDF 1.26 M](1273)
    摘要:
    目的 分析應用右美托咪定滴鼻給藥用于食管癌患者術前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9年1月—2020年8月秦皇島市第一醫(yī)院中術前需要置入胃管的擇期食管癌手術患者84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生理鹽水組)和觀察組(右美托咪定組)。對照組插胃管前30 min生理鹽水1 mL滴鼻并按常規(guī)液狀石蠟處理胃管后置管;觀察組插胃管前30 min用右美托咪定1 μg/kg滴鼻,然后常規(guī)液狀石蠟處理胃管后置管。觀察兩組患者置入胃管時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一次插管成功率,舒適度評分及血流動力學變化。結果 插胃管即刻,觀察組心率及平均動脈壓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置入胃管過程中嗆咳、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右美托咪定滴鼻可以安全的作為插入胃管前用藥,可以有效地減輕患者的不適,提高插胃管成功率,為胃管置入方法的選擇提供參考。
    30  阿帕替尼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
    榮秀梅,張雅月,呂紅瓊
    2021, 44(8):1746-175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8
    [摘要](535) [HTML](0) [PDF 1.30 M](1780)
    摘要:
    目的 探討阿帕替尼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胃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對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1月中國科學院中關村醫(yī)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39例)。對照組患者口服卡培他濱片,1 000 mg/m2,2次/d,治療2周后停藥1周,21 d為1個周期。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500 mg/次,1次/d,治療2周,21 d為1個周期?;颊咝杈S持用藥3個周期。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腫瘤標志物[糖類抗原724(CA724)、糖類抗原19-9(CAl9-9)、糖類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血清Th1/Th2細胞因子[γ干擾素(IFN-γ)、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4.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8.8%(P<0.05)。治療后,兩組CA724、CAl9-9、CA125和CEA水平均顯著降低(P<0.05);治療后,觀察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IFN-γ、IL-2水平顯著升高,IL-4、IL-10水平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血清Th1/Th2細胞因子水平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阿帕替尼聯合卡培他濱治療胃癌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機體中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調節(jié)機體中的血清Th1/Th2細胞因子水平,同時沒有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推廣借鑒。
    31  腫痛安膠囊聯合沙利度胺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療效及其對免疫細胞的影響
    唐萍,駱洋,李新
    2021, 44(8):1751-175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29
    [摘要](1252) [HTML](0) [PDF 1.30 M](1508)
    摘要:
    目的 探討腫痛安膠囊聯合沙利度胺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療效及其對免疫細胞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12月綿陽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92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口服沙利度胺片,50 m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腫痛安膠囊,0.56 g/次,3次/d。兩組均連續(xù)治療7 d。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及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和免疫指標水平。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3.48%,對照組為78.2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且觀察組VAS評分降低程度更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水腫消失時間、滲出消失時間、疼痛消失時間、潰瘍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CD3+、CD4+、CD4+/CD8+、NK細胞均顯著升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CD3+、CD4+、CD4+/CD8+、NK細胞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腫痛安膠囊聯合沙利度胺可提高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療效,進一步降低臨床癥狀和疼痛程度,改善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32  2010—2019年福州市長樂區(qū)醫(yī)院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所致的不良反應對比分析
    陳崇澤
    2021, 44(8):1756-1763.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0
    [摘要](737) [HTML](0) [PDF 1.33 M](1225)
    摘要:
    目的 對比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所致藥品不良反應,為臨床安全、合理選擇降脂藥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福州市長樂區(qū)醫(yī)院2010—2019年上報的懷疑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所致不良反應病例報告進行對比分析。分別從患者一般情況、用藥情況、累及系統(tǒng)-器官損害、觀察指標、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分布、及轉歸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共篩選出89例阿托伐他汀所致的不良反應報告、38例瑞舒伐他汀所致的不良反應報告。阿托伐他汀以肝膽系統(tǒng)損害及骨骼肌系統(tǒng)損害多見,瑞舒伐他汀以肝膽系統(tǒng)及泌尿系統(tǒng)損害多見;阿托伐他汀涉及系統(tǒng)器官的不良反應表現較多,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出現的LFTs>3×ULN、CK>10×ULN、SAMS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阿托伐他汀不良反應多發(fā)生在用藥4~18 d,而瑞舒伐他汀多發(fā)生在5~20 d。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應大部分為嚴重,經采取相應措施治療后易于好轉及治愈。結論 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引發(fā)的不良反應臨床表現有所不同,但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及主要不良反應觀察指標相似,臨床用藥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使用,以保障用藥安全。
    33  夏枯草口服液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系統(tǒng)評價
    竺夏靜,范堯夫,張會峰,孫洪平,曹琳,曹雯,劉超
    2021, 44(8):1764-1771.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1
    [摘要](1135) [HTML](0) [PDF 1.74 M](1456)
    摘要: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夏枯草口服液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臨床療效與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中文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VIP)、PubMed、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數據庫,納入夏枯草口服液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RCT),檢索時限均從建庫至2021年4月30日,運用RevMan 5.3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共納入8篇RCTs,共計800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西藥治療(對照組)相比,夏枯草口服藥聯合常規(guī)治療(試驗組)在改善臨床有效率方面更為明顯[OR=0.13,95% CI=(0.07,0.18),P<0.001],并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SMD=-0.50,95% CI=(-0.97,-0.03),P=0.04]、血清游離甲狀腺素(FT4)[SMD=-0.46,95% CI=(-0.90,-0.02),P=0.04]和促甲狀腺素受體抗體(TRAb)水平[SMD=-1.59,95% CI=(-2.19,-0.99),P<0.001],提高血清促甲狀腺激素(TSH)水平[SMD=0.82,95% CI(0.12,1.52),P=0.02],縮小甲狀腺體積[MD=-0.30,95% CI=(-0.53,-0.06),P=0.01]。安全性評價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0.48,95% CI=(0.19,1.22),P=0.12]。結論 夏枯草口服液可以提高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臨床有效率,能有效降低FT3、FT4及TRAb水平、縮小甲狀腺腫大體積、提高TSH水平。但是受到納入研究數量和質量的限制,上述結論需要更多的臨床RCTs加以驗證。
    34  貞芪扶正制劑輔助化療治療腫瘤療效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
    童靜,李鵬飛
    2021, 44(8):1772-178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2
    [摘要](579) [HTML](0) [PDF 1.56 M](1706)
    摘要: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貞芪扶正制劑輔助化療治療腫瘤的療效與安全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循證參考。方法 計算機檢索中文數據庫中文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CBM)、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VIP)、PubMed、Cochrane圖書館有關貞芪扶正制劑輔助化療治療腫瘤的隨機對照試驗(RCT),檢索時限為各數據庫建庫起至2021年3月。以Cochrane 5.3偏倚風險評估工具評價納入文獻質量,采用RevMan 5.3統(tǒng)計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33項RCTs,包括2 666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貞芪扶正制劑輔助化療治療腫瘤能顯著提高臨床有效率[RR=1.34,95% CI=(1.21,1.45),P<0.000 01],同時還能改善患者生存質量[RR=2.24,95% CI=(1.56,3.20),P<0.000 1],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造血功能抑制,降低肝腎毒性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貞芪扶正制劑輔助化療治療腫瘤的療效與安全性均較好。
    35  中藥藥源性肝毒性的研究進展
    彭朋,元唯安
    2021, 44(8):1783-1792.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3
    [摘要](796) [HTML](0) [PDF 1.48 M](2476)
    摘要:
    中藥藥源性肝毒性和中藥組分、個體差異及配伍等方面關系密切。從化學成分、作用機制、臨床與動物實驗的比較3個方面對中藥引起的肝毒性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結果發(fā)現生物堿、萜類、蒽醌類化合物是引起中藥肝毒性的主要化學成分,肝毒性作用機制包括藥物代謝酶基因表達異常、肝細胞凋亡失調、脂質過氧化損傷、線粒體損傷、炎癥反應等。中藥化學成分復雜,在關注其臨床療效的同時也應重視其所引起的肝毒性,才能進一步確保臨床合理用藥。
    36  MicroRNA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
    任禹珂,王超,屈哲,霍桂桃,張頔,楊艷偉,王雪,李波,林志
    2021, 44(8):1793-1799.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4
    [摘要](1563) [HTML](0) [PDF 1.32 M](2901)
    摘要:
    MicroRNAs(miRNAs)是一類內源性的小分子單鏈非編碼RNA,通過調節(jié)基因的表達在許多生命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在一些疾?。ㄈ绨┌Y和自身免疫性疾?。┌l(fā)生時,miRNAs的表達譜可能發(fā)生改變,所以在藥物的安全性評價中,其有望成為診斷或預后生物標志物。因此,準確測定miRNA的表達對于其應用十分重要。對傳統(tǒng)的RNA印記(Northernblotting)、微陣列(microarray)和實時定量PCR(qRT-PCR)以及一些新的miRNAs檢測方法(如基于納米材料的miRNAs檢測、核酸擴增等技術)進行概述,并闡述了這些方法的優(yōu)缺點。
    37  基于轉運體的中藥毒性及藥物相互作用研究進展
    葉倩,文海若,汪祺,馬雙成
    2021, 44(8):1800-1805.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5
    [摘要](770) [HTML](0) [PDF 1.26 M](2671)
    摘要:
    中藥-藥物的相互作用已成為藥物毒性研究的熱點。許多中藥的活性成分或其提取物在體內的藥效和毒性與轉運體相關,轉運體的表達或活性可明顯影響中藥在體內的藥動學和生物活性。其中,基于轉運體的馬兜鈴酸、雷公藤甲素等中藥成分的肝、腎毒性的研究十分廣泛,而中藥對轉運體的作用也會對其他藥物的代謝產生影響從而發(fā)生藥物的相互作用。主要基于轉運體角度來概述中藥毒性及對其他藥物代謝的影響,對中藥的毒性研究及臨床上的合理用藥具有指導意義。
    38  尿液NGAL作為藥物誘導急性腎毒性生物標志物的研究進展
    王超,白玉杰,周曉冰,李波
    2021, 44(8):1806-1810.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6
    [摘要](1276) [HTML](0) [PDF 1.18 M](2685)
    摘要:
    尋找能早期、靈敏、特異地診斷腎毒性的新型生物標志物已成為目前藥物臨床前研究的熱點。大量研究發(fā)現尿液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對腎損傷的診斷效能優(yōu)于傳統(tǒng)生物標志物血清肌酐和尿素氮。2018年尿液NGAL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批準,可用于I期臨床試驗中藥物對腎小管損傷作用的監(jiān)測,但其在臨床前試驗中的應用和推廣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就NGAL特性、作為藥物誘導急性腎損傷生物標志物研究進展及其應用面臨的挑戰(zhàn)進行綜述,以期為NGAL在我國新藥研發(fā)中對急性腎毒性評價的應用奠定基礎。
    39  治療痛風和高尿酸血癥藥物的研究進展
    傅恒濤,張苗,慈小燕,崔濤
    2021, 44(8):1811-1816. DOI: 10.7501/j.issn.1674-6376.2021.08.037
    [摘要](1687) [HTML](0) [PDF 1.27 M](2848)
    摘要:
    隨著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發(fā)病率的逐年攀升,臨床常用治療藥物(別嘌醇、苯溴馬隆、非布司他等)市場銷售額也逐年遞增,但這些藥物均存在明顯的副作用,國內外藥企已將研發(fā)重點放在更安全、更高效的新型降尿酸藥物尿酸鹽重吸收轉運子1(URAT1)抑制劑領域,已上市的雷西那德在近幾年備受關注,而在研新藥SHR4640、SIM1909-13已處于臨床試驗階段,同時用中醫(yī)藥治療高尿酸血癥和痛風也是未來的研究方向。對治療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的藥物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臨床用藥和新藥研發(fā)提供參考。

    當期目錄


    年第卷第

    文章目錄

    過刊瀏覽

    年份

    刊期

    瀏覽排行

    引用排行

    下載排行

    您是第位訪問者
    藥物評價研究 ® 2025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京勤云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津備案:津ICP備13000267號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號:(津)-非經營性-2015-0031